上个月就说了,刘益谦因为去年和今年的公司年报都拿不出来盈珑操盘,已经面临退市的风险。
还是没扛住,8月8日晚,他实际控制的天茂集团突然宣布,拟主动撤回A股上市交易,成为A股市场罕见的“自愿退市”案例。
曾经的风光无限
此时退市,中小股东们肯定感觉“压力山大”。要么亏钱离场,不同意退市的话如果被“强退”,那可真是血本无归了!
还有网友说,刘益谦已经很厚道了,给别人一个离场的机会,否则被动退市可是一分钱都拿不到。
在A股,一般公司要是被强制退市的时候,会想尽办法留下来,像这样主动申请离开的,还真是少见。
王薇和刘益谦 拍摄于1997年
不过虽然公司出了问题,刘益谦还是数得着的资本大佬,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上,他的家族以345亿元财富位列第678位。
如今公司退市危机当前,人们更关心他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是否会成为“救命稻草”?
龙美术馆那些几十亿甚至加起来上百亿的藏品,会拿出来变卖以渡过危机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:他的收藏逻辑与资本运作截然不同。
刘益谦的收藏观可谓财大气粗盈珑操盘
“收藏的前提是要有钱,没有钱谈不上收藏。”刘益谦2015年在全球艺术品论坛上的发言直白得让人汗颜。
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方法论:只通过公开拍卖竞价,专挑封面藏品和最贵标的,拒绝私下交易。
“有人抢的才是好东西”,在他看来,多人举牌本身就是真伪与价值的背书。
这种“金钱筛选法”源于他对艺术品市场的清醒认知。赝品往往按专家标准定制,任何鉴定都有局限。
“天地大观”展会
与其赌眼力不如赌资本:“出钱少买到赝品概率大,出钱多概率就少”。他甚至自嘲:“我买的东西都是很贵的,从来没有便宜的,感觉每次都比别人贵。”
与专注某一流派的主流藏家不同,刘益谦的收藏体系堪称“百科全书式”。从古代书画、瓷器到当代油画,他拒绝被门类束缚。
这种“杂乱”背后是对价值本质的洞察:“真正能被人记住的画,一万张里可能只有一百张”。他曾整理藏品时感慨,多数艺术品默默无闻,唯有顶尖之作才经得起时间淬炼。
曾让藏界疯狂的杯子
他提出“艺术商品”概念,强调收藏离不开社会认同:“如果艺术品离开价值的认同,没有人会去收藏”。
这解释了他为何执着于头部拍品,齐白石作品并非皆是价值千万,但能在激烈竞价中胜出的,必然是文化价值与资本共识的交汇点。
当天茂集团在资本市场黯然退场时,刘益谦的收藏王国却仍在扩张。
这种反差恰似他的双重身份:在股市,他愿以一纸声明换取股东退场。在拍场,他却为心仪之物不惜溢价千万。前者是风险控制,后者是价值投资!
会场的灯光比较暗
今年的“天地大观”展会很火爆,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,不过很多藏友都吐槽:好看是好看,就是会场灯光太暗了,黑不溜秋的看不太清楚。
刘益谦的退市风波,与其说是一场资本败局,不如看作他商业版图的一次战略收缩。
毕竟,在他的人生棋局里,上市公司不过是众多棋子中的一枚,而真正能穿越周期的,永远是那些艺术品。
龙美术馆的灯光或许昏暗,但那些藏品的光芒却从未黯淡。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